区块链中的密码学之非对称密码RSA算法(十) - Go语言中文社区

区块链中的密码学之非对称密码RSA算法(十)


1. 前言

RSA密码是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三位密码学者R.L.Rivest、A.Shamir和L.Adleman提出的一种基于大合数因子分解困难性的公开密钥密码。由于RSA密码既可用于加密,又可用于数字签名,通俗易懂,因此RSA密码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公开密钥密码。

2. RSA的密钥生成过程

1.随机地选择两个大素数p和q,而且保密;

2.计算n=pq,将n公开;

3.计算φ(n)=(p-1)(q-1),对φ(n)保密;

4.随机地选取一个正整数e,1<e<φ(n)且(e,φ(n))=1,将e公开;

5.根据ed=1(mod φ(n)),求出d,并对d保密;

6.加密运算:c=p^e(mod n);

7.解密运算:p=c^d(mod n)。

注意:在加密运算和解密运算中,M和C的值都必须小于n,也就是说,如果明文(或密文)太大,必须进行分组加密(或解密)。

比如爱丽丝选择了61和53。(实际应用中,这两个质数越大,就越难破解。)

爱丽丝就把61和53相乘:n= 61×53 = 3233;n的长度就是密钥长度。3233写成二进制是110010100001,一共有12位,所以这个密钥就是12位。实际应用中,RSA密钥一般是1024位,重要场合则为2048位。

根据公式:φ(n)= (p-1)(q-1),爱丽丝算出φ(3233)等于60×52,即3120。

爱丽丝就在1到3120之间,随机选择了17。(实际应用中,常常选择65537。)

计算ed≡ 1 (mod φ(n))带入e=17,求解方程组:17x+ 3120y= 1,这个方程可以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得到(x,y)=(2753,-15)其中私钥d=2753

3. RSA解密正确性证明

命题:解密者使用自己的私钥d可以恢复正确的明文m。

证明:由加密过程c=m^e modn,所以存在某整数k,满足 c^d modn=(m^e)^dmodn =m^kφ(n)modn

分两种情况:

  1. (m, n)=1,由Euler定理m^φ(n) modn=1, 因此 m^kφ(n)modn=1,于是m^kφ(n)+1modn=m,即c^d mod n=m
  2. (m, n) ≠1,设m=tp, 0<t<q。
    因为(tp, q)=1,由Euler定理得m^φ(n)modq=1。 所以存在整数r,满足m^φ(n)=1+rq。 等式两边同乘以m,得m^kφ(n)+1=m+rtpq 因此,c^dmodn=m^φ(n)+1modn=(m+rtpq)modn=m

4. RSA算法细节

实现RSA算法,主要需要实现以下几个部分:

  1.对大数的素数判定;

  2.模逆运算;

  3.模指运算。

4.1 对大数的素数判定

一个较小的数是否为素数,可以用试除法来判定,而如果这个数很大的话,试除法的效率就会变得很低下。也就是说,试除法不适用于对大数进行素数判定,所以对大数的素数判定一般采用素数的概率性检验算法,其中又以Miller算法最为常见。

使用素数的概率性检验算法判定一个数是否为素数,虽然相比试除法而言效率非常之高,但是对该数的判定结果并不准确。该算法通过循环使用Miller算法来提高判定结果的正确性。

素数的概率性检验算法的流程:对于奇整数n,在2~n-2之间随机地选取k个互不相同的整数,循环使用Miller算法来检验n是否为素数。若结果为true,则认为n可能为素数,否则肯定n为合数。

一轮Miller算法判定大整数n不是素数的概率≤4^-1,所以,素数的概率性检验算法判定大整数n不是素数的概率≤4^-k(k为Miller算法的循环次数)。

### 4.1.1 Miller算法

若n为奇素数,则对∀a∈[2,n-2],由于a与n互素,根据欧拉定理可得a^φ(n)=a^(n-1)=1(mod n)。

若n是奇素数,则不存在1(mod n)的非平凡平方根,即对于x^2=1(mod n)的解有且仅有±1。

若n是奇素数,则n-1是偶数。不妨令n=2^t*m+1(t≥1),则m为n-1的最大奇因子。根据上述两点,不难得出,对∀a∈[2,n-2],∃τ∈[1,t]使得

image-20190329170125901

Miller算法正是通过上述的逆否命题而设计出来的,其原理是:对∀a∈[2,n-2],n是一个合数的充要条件是对∀τ∈[1,t]使得

image-20190329170139452  

Miller算法的设计思路:令b=a^m(mod n),如果b=±1(mod n)则n可能是一个素数;否则,b=b^2(mod n),并判断是否满足b=-1(mod n)(满足则n可能是一个素数),由此循环t-1次。如果都满足b≠-1(mod n),则n一定是一个合数。

e.g.判定221是否为素数

n=221=2^2*55+1,所以m=55,t=2,取a=174,则174^55(mod 221)=47,174^110(mod 221)=220,所以n要么是一个素数,要么a=174是一个“强伪证”, 再取a=137,则137^55(mod 221)=188,137^110(mod 221)=205。所以n是一个合数。

4.2 模逆运算

模逆运算就是求满足方程ax=1(mod m)的解x,而ab=1(mod m)有解的前提条件是(a,m)=1,即a和m互素。

对方程ax=1(mod m)的求解可以转换为求解ax+my=1=(a,m),即转换为扩展欧几里德算法。

e.g.求243^-1(mod 325)

325=1325+0243

243=0325+1243

82=325-243=1325+(-1)243

79=243-282=(-2)325+3*243

3=82-79=3325+(-4)243

1=79-263=(-80)325+107*243

所以243^-1(mod 325)=107

4.3 模指运算

模指运算就是对a^n(mod m)的计算。当指数n的值较大时,如果先求出b^n再去模m的话,效率会很低下。所以,对于指数n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反复平方乘算法。

反复平方乘算法

image-20190329170517221

  所以,反复平方乘算法的原理是将指数n转化为2的幂之和的形式,即n=2^kek+2^(k-1)ek-1+…+2e1+e0,然后根据l1=a^2(mod m),l2=a^4(mod m)=l1^2(mod m),...,

image-20190329170552605

最后根据a^n(mod m)=e0a·e1l1·...·eklk(mod m)求解。

e.g.求23^35(mod 101)

35=32+2+1

23^1(mod 101)=23

23^2(mod 101)=24

23^4(mod 101)=24^2(mod 101)=71

23^8(mod 101)=71^2(mod 101)=92

23^16(mod 101)=92^2(mod 101)=81

23^32(mod 101)=81^2(mod 101)=97

所以2335(mod 101)=97×24×23(mod 101)=14

5. 实际编程中存在的缺陷

5.1 缺陷1:使用相同的N。

多人共用同一模数n,各自选择不同的e和d,这样实现 当然简单,但是不安全。消息以两个不同的密钥加密, 在共用同一个模下,若两个密钥互素(一般如此),则可以 恢复明文。

在实现过程中,部分程序员使用相同的N,更改e来达到生成新的公私钥对的目的。比如,一开始选择e=3,由于过于简单更改其e=65537,但是N不变,可能导致该问题。

实验模拟:

​ 一、准备

​ 攻击者拥有公钥n,e1私钥d1

​ 被攻击者拥有公钥n,e2私钥d2

​ 二、攻击

​ 攻击者通过e1d1≡1(mod φ(n))枚举φ(n)

​ 通过φ(n)以及e2生成私钥d2(类似私钥生成过程)

设e1和e2是两个互素的不同密钥,共用模为n,对同一消息m加密得 c1=m^e1 mod n, c2=m^e2 mod n。分析者知道n, e1, e2, c1和c2。因为(e1, e2,)=1,由扩展Euclid算法可以求得整数r,s满足re1+se2=1。从而可得 c1^r c2^s=m mod n。

5.2 缺陷2:e和d的值设置的过小。

采用小的e可以加快加密和验证签字的速度,且所需的存储密钥空间小,但若加密钥e选择得太小,则容易受到攻击。

实验场景:

假设在一个网域中,有四个以上的用户。(假设4个)其中一个用户用三个不用用户的公钥(e,n1),(e,n2)和(e,n3)加密同一段明文消息P,得到三个不同的密文C1,C2,C3。攻击者可以由C1,C2,C3反推明文。

实验模拟:

一、获得C1,C2,C3

​ 分别使用不同的RSA公私钥对同一段明文P进行加密,公私钥对中选择e=3.并且将加密结果(C1,C2,C3)发送给攻击者,攻击者得到秘文后开始反推明文。

二、还原明文

​ C1=P3mod n1

​ C2=P3mod n2

​ C3=P3mod n3

由中国剩余定理可求出P3从而可以求出明文P

中国剩余定理:令m=n1·n2·n3,

M1=n2·n3, M2=n1·n3, M3=n1·n2

Mi'·Mi ≡1(mod mi) i=1,2,3

P3=M1'·M1·C1+ M2'·M2·C2+ M3'·M3·C3从而求出P。

5.3 缺陷3:选择密文攻击

实验模拟:

​ 一、被攻击者拥有公私钥e,n,d,并且加密了一个消息m,加密后的消息c=m^e(modn)

​ 二、攻击者选择随机数s,计算m'=c*s^e (mod n)

​ 三、攻击者将m'交给被攻击者,要求被攻击者解密

​ 四、攻击者计算 c’=m'^d(modn)

​ 代入得c’=med sed(modn)=ms(mod n)

​ 五、攻击者拿到c'后计算m=c's-1(modn)得到了原明文

所以,e不能太小,最常用的e值为3,17,65537(2^16+1),解密指数d需要满足d>n^1/4

6. 基于java实现RSA的加解密过程

import java.math.BigInteger;
import java.util.Random;


/**
* 1. 随机选择两个质数p和q(比如61和53),这两个数不相等,且应该是同一个量级。
*   (实际应用中,这两个质数越大,就越难破解。)
* 2. 计算n的值(n=3233),n的长度即是密钥的长度。
*     3233写成二进制是110010100001,一共有12位,所以这个密钥就是12位.
*    实际应用中,RSA密钥一般是1024位,重要场合则为2048位。
* 3. 计算n的欧拉函数φ(n)。
*    根据公式:φ(n)= (p-1)(q-1),爱丽丝算出φ(3233)等于60×52,即3120。
* 4. 随机选择一个整数e,条件是1<e<φ(n),且e与φ(n) 互质。
*    爱丽丝就在1到3120之间,随机选择了17。(实际应用中,常常选择65537。)
* 5. 计算e对于φ(n)的模反元素d。  
*    计算ed≡ 1 (mod φ(n))带入e=17,求解方程组:17x+ 3120y= 1
* 6. 将n和e封装成公钥,n和d封装成私钥。
*/
public class RSA {
    private static BigInteger n; // large prime
    private static BigInteger e; // public key
    private static BigInteger d; // private key
    private static BigInteger p; // prime
    private static BigInteger q; // prime
    private static BigInteger o; //means φ(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plaintext = "rsa encrypt & decrypt test";
        RSA rsa = new RSA();
        rsa.giveKey();
        BigInteger[] encrypt = rsa.encrypt(plaintext);
        System.out.println("nplaintext:" + plaintext + "nnencrpyt:");
        for (int i = 0; i < encrypt.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encrypt[i]);
        }
        String decrypt = rsa.decrypt(encrypt);
        System.out.println("ndecrypt:" + decrypt);
    }


    // RSA encryption,逐位进行加密
    // RSA加密过程:加密后的消息p=m^e(mod n);
    public BigInteger[] encrypt(String plaintext) {
        BigInteger[] encrypt = new BigInteger[plaintext.length()];
        BigInteger m, p;
        for (int i = 0; i < plaintext.length(); ++i) {
            m = BigInteger.valueOf(plaintext.charAt(i));
            p = m.modPow(e, n);
            encrypt[i] = p;
        }
        return encrypt;
    }


    // RSA decryption
    // RSA解密过程:还原消息m=p^d(mod n);
    public String decrypt(BigInteger[] encrypt) {
        StringBuffer plaintext = new StringBuffer();
        BigInteger m, p;
        for (int i = 0; i < encrypt.length; ++i) {
            p = encrypt[i];
            m = p.modPow(d, n);
            plaintext.append((char) m.intValue());
        }
        return plaintext.toString();
    }


    // give public key and private key
    public void giveKey() {
        // get p,q,n,e,b
        producePQ();
        n = p.multiply(q);
        o = p.subtract(new BigInteger("1")).multiply(q.subtract(new BigInteger("1")));
        produceEB(o);
        System.out.println("n:" + n + "np:" + p + "nq:" + q + "ne:" + e + "nd:" + d);
    }


    // large prime p and q generation
    public void producePQ() {
        p = BigInteger.probablePrime(32, new Random());
        q = BigInteger.probablePrime(32, new Random());
        while (p.equals(q)) {
            p = BigInteger.probablePrime(32, new Random());
            q = BigInteger.probablePrime(32, new Random());
        }
    }


    // produce public key e,private key b
    public void produceEB(BigInteger eulerN) {
        e = BigInteger.probablePrime((int) (Math.random() * 63 + 2), new Random());
        while (e.compareTo(eulerN) != -1 | eulerN.divide(e).equals(0)) {
            e = BigInteger.probablePrime((int) (Math.random() * 63 + 2), new Random());
        }
        //e = BigInteger.valueOf(65537);//default
        d = e.modInverse(eulerN);
    }
}

代码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image-20190329171739308

更多密码学源码请参考:

https://github.com/Anapodoton/Encryption/blob/master/RSA/RSA.java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napodoton/p/106226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CSDN,感谢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nju1449/article/details/102305264
站方申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社区用户分享,若涉及侵权,请联系站方删除。
  • 发表于 2021-06-14 02:07:16
  • 阅读 ( 1403 )
  • 分类:区块链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官方社群

GO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