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王垠 V.S. 阿里P10赵海平,不对等面试所引起的争议 - Go语言中文社区

海归王垠 V.S. 阿里P10赵海平,不对等面试所引起的争议


近日,“阿里P10赵海平面试王垠”引发程序员业内争议。此前,王垠受邀请去阿里巴巴面试,面试官是P10(研究员)的赵海平。王垠称在整个面试的过程,赵海平根本不是在发掘一个人的才能,而是质疑简历,同时贬损其博客内容,并且在面试中大谈“P vs NP”(计算机领域的超级难题)的说教。最终由于负面反馈,没能入职阿里。

但是赵海平则称,王垠应该把自己最拿手最出彩的工作分享给面试官,详细解释为什么难,为什么有意义,为什么对公司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不是直接问面试官是做什么的,到底懂不懂;赵海平还称“如果不服气,可以再来,或者用其他方式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不遗余力的抨击面试官。”此外赵海平表示,整个面试的结果是公司团队性的决定。“如果我的意见不靠谱,依然会被团队否决。”

据介绍,王垠四川大学97级本科毕业,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直博,但最终退学。此后又分别从康奈尔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退学。他擅长写博客,在程序员圈颇有声望。

而赵海平是Facebook的第一个中国员工,并于2015年加入阿里。他称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在Facebook做了PHP编译器,在阿里巴巴领导了团队在Java里加入了透明的协程。

有网友表示,他们二人可能对面试的态度不一样,王垠是认为自己是个人才,被邀请面试,更希望阿里巴巴说说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加入;而赵海平认为要招高级职位,当然要好好问问来面试的人。最终导致了面试时的冲突。你认为这事谁是谁非呢?

王垠在博客中写道:

整个面试的过程,他根本不是在聊互相感兴趣的事情,看如何能对于公司起到正面作用,却一开头抓住我的简历,查户口一样的口气说:“你回国之后的一年怎么没去工作?你是富二代吗!” 然后把我的博客翻出来,一篇篇的挨个数落:“你写这些有什么意义,什么价值呢?我不觉得我从中能学到什么……” 后来不知怎么的找到我那篇已经删掉的关于“P vs NP”的文章,就开始他的背书和说教,不给人开口的机会。

根据王垠的说法,由于赵海平的负面反馈,项目组与王垠之间的合作也没有了下文。

12 月 14 日,王垠在微博上质问阿里 HR 制度的相关问题,并表示,“HR 就是个办事的,权利很小......总之,很多这种人根本没资格问显得很不尊重的问题,让你觉得自己根本不该跟他们说话。阿里如此,很多中国大厂也是如此。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地怪风气,怪问题。”

 

赵海平在知乎上的回复:

我是赵海平,犹豫再三,还是回复一下王垠同学的质疑。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面试过一两千人了,从来没有在事后回应过面试者,因为面试训练里告诫面试官最好的做法是不回应,而且揭露细节和具体原因是违背公司规定的,但是我理解和同情王垠的感受和面试失败的挫败感,本着爱才惜才的动机,就简单的解释一下吧,只不过依然不能违法的揭露过多的细节,只能针对有疑问的地方稍加解释,见谅了。

整个面试最关键的过程恰好是对简历上具体工作的详细了解,这个王垠在博客里完全没有提到,实际上我问了将近二十到三十分钟,我希望王垠能够意识到这部分才是面试真正考核的部分,应该尽量把自己最拿手最出彩的工作分享给面试官,详细解释为什么难,为什么有意义,为什么对公司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不是直接问面试官是做什么的,到底懂不懂,很遗憾,我恰好是做编译器的,在 Facebook 做了 PHP 编译器,在阿里巴巴领导了团队在 Java 里加入了透明的协程,所以这个面试也确实是王垠运气不太好吧,遇上了我 :-)

至于博客的讨论是在简历工作讨论之后了,如果不是出于寻求亮点发掘能力,我是不会去看博客的,当时也只讨论了一篇,其他的很多都是经验性分享,我是不可能在一个高级别的面试中询问的。这一篇 P vs NP 我本以为我们意见交换的很好,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是有其价值和理论意义”,整个过程只有5到10 分钟吧。我没有说过“你太自以为是了”,“你成天写那些博客,有什么价值吗“,“你写这些有什么意义呢,什么价值呢?”(这句话正常语气的询问是有的,那就是面试的一部分呀),“我不觉得我从中能学到什么”,”你居然连“P vs NP”都敢批“,甚至没有说过” 知不知道“P vs NP”要是解决了,世界将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多少的计算难题会被解决“,我的确说了一句,如果 P = NP,那么上面多层的计算难度的大厦会塌陷成一层了,是不是这句话被理解成了“世界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正好借此机会,我谴责一下36氪的小编“饭遥“,https://36kr.com/p/220539 这篇文章是2015年写的,当时刚刚回中国,不明所以,我只是想问他/她两个问题,(1)我什么时候表示过要来拯救阿里的代码了?(2)工牌上是口号(slogan)不是头衔 (title),工牌是2007加入Facebook时公司说可以印上自己喜欢的称呼或者口号,我写的是 “The Greatest Computer Scientist!” 是有一个感叹号的,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当年的我和王垠一样踌躇满志,但是当年的我一事无成,没有任何资本骄傲和自负,即使今天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结果被小编蹩脚的英文和缺乏职业道德的做法,刻画成一个自大的人,所以希望饭遥可以站出来向我道歉。

但我不希望王垠像饭遥一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个失败的面试只是说没有符合高级别的要求,并不是对一个人的全盘否定,如果不服气,可以再来,或者用其他方式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不遗余力的抨击面试官。

顺带提一下,整个面试的结果是公司团队性的决定,我是被邀请给反馈的,如果我的意见不靠谱,依然会被团队否决,我非常希望王垠的那个“阿里的朋友”在非法的告诉王垠我的名字的同时非法的告诉王垠详细的理由 :-) 或许可以帮助王垠理解这个面试结果,我也很希望这个“阿里的朋友”可以主动来找我好好聊聊这件事哦,请我去面试还出卖我 :-)

好吧,我确实很爱开玩笑,当时开了一个玩笑,简历上有一年的空挡没有工作,这个是个 red flag (警惕性信息),我必须要询问原因,我很友好的开了个玩笑“不需要挣钱的呀,富二代那种?;-) 现在想想的确不合适,希望王垠原谅!

王垠12月23日再次回应

吃瓜群众怎么看?

实际上,对于这一场“风波”,一位知乎网友的点评比较中肯。他通过王垠与赵海平的声明,尝试复盘当时的情景:

王垠前往阿里杭州总部是出于阿里团队在此之前对他的盛情邀请,而不是冲着面试而来;他内心期待的是,接待他的人员能跟他聊一聊阿里为什么需要自己,有什么值得自己加入的优势。但对于赵海平来说,作为一个面试官,他要想办法让王垠证明自己能为阿里带来什么价值。

总而言之,在这场“相互看不上”故事里,其实是双方期待值的错位。

现在,坊间已有传闻,赵海平直属上级多隆对赵海平引起的舆论风波感到不满,对赵海平的绩效判定为 3.25(注:阿里绩效被打了 3.25,一般都是很低的绩效了)。还有一种说法称,赵海平已从阿里离职。

至于事实如何,可能要等阿里官方回应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CSDN,感谢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jxq0816/article/details/103673538
站方申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社区用户分享,若涉及侵权,请联系站方删除。
  • 发表于 2020-03-01 17:59:33
  • 阅读 ( 1336 )
  • 分类:面试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官方社群

GO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