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8:垃圾回收算法 - Go语言中文社区

jdk8:垃圾回收算法


GC需要完成三件事:1,哪些内存需要回收?2:什么时候回收?3:如何回收?
Java内存运行时区域的各部分,其中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3个区域随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栈中的栈帧随着方法的进入和退出而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入栈和出栈操作。每一个栈帧中分配多少内存基本上是在类结构确定下来时就已知的,因此这几个区域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具备确定性,在这几个区域内就不需要过多考虑回收的问题,因为方法结束或者线程结束,内存自然就跟随着回收了。
而Java堆和方法区则不一样,一个接口中的多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不一样,一个方法中的多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不一样,一个方法中的多个分支需要的内存也可能不一样,只有在程序处于运行期间时才能知道会创建哪些对象,这部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所关注的是这部分的内存。

对象已死吗?

如果判断对象是否还被任何途径使用

引用计数

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的地方,计数器值+1;当引用失效,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时候计数器为0,对象就不可能再被引用了。
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public class ReferenceCountingGc {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_1MB = 1024 * 1024;

    //这个属性 占用内存
    private byte[] bigSize = new byte[2 *_1MB];


    public static void testGC() {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ReferenceCountingGc objB = new ReferenceCountingGc();

        objA.instance = objB;
        objB.instance = objA;

        objA = null;
        objB = null;

        System.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GC();
    }

}

jvm options:-Xmx10m -Xms10m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gc输出

0.222: [GC (System.gc()) [PSYoungGen: 1699K->471K(2560K)] 5795K->4567K(9728K), 0.0022001 secs] [Times: user=0.01 sys=0.00, real=0.00 secs]
0.224: [Full GC (System.gc()) [PSYoungGen: 471K->0K(2560K)] [ParOldGen: 4096K->446K(7168K)] 4567K->446K(9728K), [Metaspace: 2933K->2933K(1056768K)], 0.0057040 secs] [Times: user=0.01 sys=0.00, real=0.00 secs]
Heap
PSYoungGen total 2560K, used 20K [0x00000000ffd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eden space 2048K, 1% used [0x00000000ffd00000,0x00000000ffd05360,0x00000000fff00000)
from space 512K, 0% used [0x00000000fff00000,0x00000000fff00000,0x00000000fff80000)
to space 512K, 0% used [0x00000000fff80000,0x00000000fff80000,0x0000000100000000)
ParOldGen total 7168K, used 446K [0x00000000ff600000, 0x00000000ffd00000, 0x00000000ffd00000)
object space 7168K, 6% used [0x00000000ff600000,0x00000000ff66f970,0x00000000ffd00000)
Metaspace used 2940K, capacity 4568K, committed 4864K, reserved 1056768K
class space used 315K, capacity 392K, committed 512K, reserved 1048576K

黑色的地方可以看到,objB和objA并没有回收

可达性分析算法

在主流的商用语言(Java、C#)中都使用可达性分析(Reachability Analysis)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中虽然object5,object6,object7相互互联,但是GC root是不可达的,所以判定对象回收。

在Java语言中,可以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1.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2.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在JDK 1.2 之后,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4种,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引用

  • 强引用就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类似“Object obj = new Object()”这类的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public class Referred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Referred对象被垃圾收集");
    }
}

public class StrongRef {

    public static void collec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开始垃圾回收...");
        System.gc();
        System.out.println("结束垃圾回收.....");
        Thread.sleep(200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创建一个强引用---->");

        Referred strong = new Referred();

        StrongRef.collect();

        System.out.println("删去引用---->");

        strong = null;
        StrongRef.collect();;
        System.out.println("done");
    }
}

输出:

创建一个强引用—->
开始垃圾回收…
结束垃圾回收…..
开始垃圾回收…
结束垃圾回收…..
> Referred对象被垃圾收集
done

  •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并非必需的对象。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在JDK 1.2之后,提供了SoftReference类来实现软引用。
public class SoftRef {

    public static void collec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开始垃圾收集...");
        System.gc();
        System.out.println("结束垃圾收集...");
        Thread.sleep(200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创建一个软引用--->");

        Referred strong = new Referred();
        SoftReference<Referred> soft = new SoftReference<Referred>(strong);

        SoftRef.collect();

        System.out.println("删除引用--->");

        strong = null;
        SoftRef.collect();

        System.out.println("开始堆占用");

        try {
            List<SoftRef> heap = new ArrayList<>(100);
            while (true) {
                heap.add(new SoftRef());
            }
        } catch (OutOfMemoryError e) {
            // 软引用对象应该在这个之前被收集
            System.out.println("内存溢出...");
        }

        System.out.println("Done");
    }
}

jvm options:-Xmx100m -Xms100m

创建一个软引用—>
开始垃圾收集…
结束垃圾收集…
删除引用—>
开始垃圾收集…
结束垃圾收集…
开始堆占用
Referred对象被垃圾收集
内存溢出…
Done

  •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非必需对象的,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之前。当垃圾收集器工作时,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DK 1.2之后,提供了WeakReference类来实现弱引用。
public class WeakRef {

    public static void collec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开始垃圾收集...");
        System.gc();
        System.out.println("结束垃圾收集...");
        Thread.sleep(2000);
    }

    /**
     * @param args
     *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创建一个弱引用--->");

        Referred strong = new Referred();
        WeakReference<Referred> weak = new WeakReference<>(strong);

        WeakRef.collect();
        System.out.println("删除引用--->");

        strong = null;
        WeakRef.collect();

        System.out.println("Done");
    }
}

输出:

创建一个弱引用—>
开始垃圾收集…
结束垃圾收集…
删除引用—>
开始垃圾收集…
结束垃圾收集…
Referred对象被垃圾收集
Done

虚引用也称为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它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在JDK 1.2之后,提供了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虚引用。

public class PhantomRef {

    public static class Referred {
        // Note! 如果这里重写了finalize方法,那么PhantomReference不会追加到ReferenceQueue中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Referred对象被垃圾收集");
        }
    }

    public static void collec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开始垃圾收集...");
        System.gc();
        System.out.println("结束垃圾收集...");
        Thread.sleep(2000);
    }

    /**
     * 执行结果
     * 创建一个虚引用--->
     * 开始垃圾收集...
     * 结束垃圾收集...
     * 你需要清理一些东西了
     * Done
     * @param args
     *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创建一个虚引用--->");

        ReferenceQueue dead = new ReferenceQueue();
        Map<Reference, String> cleanUpMap = new HashMap<>();

        Referred strong = new Referred();
        PhantomReference<Referred> phantom = new PhantomReference<>(strong, dead);
        cleanUpMap.put(phantom, "你需要清理一些东西了");

        strong = null;
        PhantomRef.collect();

        Reference reference = dead.poll();
        if (reference != null) {
            System.out.println(cleanUpMap.remove(referenc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reference为空");
        }
        System.out.println("Done");
    }
}

输出:

创建一个强引用—->
开始垃圾回收…
结束垃圾回收…..
删去引用—->
开始垃圾回收…
结束垃圾回收…..
Referred对象被垃圾收集
done

生存还是死亡?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不可达的对象,也并非是“非死不可”的,这时候它们暂时处于“缓刑”阶段,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死亡,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那它将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虚拟机将这两种情况都视为“没有必要执行”。

如果这个对象被判定为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将会放置在一个叫做F-Queue的队列之中,并在稍后由一个由虚拟机自动建立的、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执行它。这里所谓的“执行”是指虚拟机会触发这个方法,但并不承诺会等待它运行结束,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一个对象在finalize()方法中执行缓慢,或者发生了死循环(更极端的情况),将很可能会导致F-Queue队列中其他对象永久处于等待,甚至导致整个内存回收系统崩溃。finalize()方法是对象逃脱死亡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稍后GC将对F-Queue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小规模的标记,如果对象要在finalize()中成功拯救自己——只要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关联即可,譬如把自己(this关键字)赋值给某个类变量或者对象的成员变量,那在第二次标记时它将被移除出“即将回收”的集合;如果对象这时候还没有逃脱,那基本上它就真的被回收了。下面例子可以看出finalize()被执行,但是它仍然可以存活。

public class FinalizeEscapeGC {

    public static FinalizeEscapeGC SAVE_HOOK = null;

    public void isAlive() {
        System.out.println("yes, I am still alive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super.finalize();
        System.out.println("finalize method executed!");
        SAVE_HOOK =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AVE_HOOK = new FinalizeEscapeGC();

        SAVE_HOOK = null;
        System.gc();
        //因为finalize方法优先级很低,所以暂停0.5秒等待它
        Thread.sleep(500);
        if (SAVE_HOOK != null) {
            SAVE_HOOK.isAliv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no, i am dead :(");
        }


        //代码和上面的一样 但是这次自救失败
        SAVE_HOOK = null;
        System.gc();
        //因为finalize方法优先级很低,所以暂停0.5秒等待它
        Thread.sleep(500);
        if (SAVE_HOOK != null) {
            SAVE_HOOK.isAliv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no, i am dead :(");
        }
    }
}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样的代码,一次逃脱,一次失败。因为对象的finalize()只能被系统执行一次。

方法区的回收

方法区的回收主要回收2个部分:废弃常量和无用的类。
回收常量池和回收堆中的对象类似,比“abc”加入常量池,没有任何String对象引用常量池中的“abc”,那么就要回收。常量词中的其他类(接口)、方法、字段符号引用也与此类似。
无用的类的判断复杂一些,需要满足下面3个条件:

  1. 该类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回收,也就是Java堆中不存在该类的任何实例。
  2. 加载该类的ClassLoader已经被回收。
  3. 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对象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无法在任何地方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

是否对类进行回收,HotSpot虚拟机提供了-Xnoclassgc参数进行控制,还可以使用-verbose:class以及-XX:+TraceClassLoading, -XX:+TraceClassUnLoading查看类架子啊和卸载信息,其中-verbose:class和-XX:+TraceClassLoading可以在Product版的虚拟机中使用,-XX:+TraceClassUnLoading参数需要FastDebug版的虚拟机支持。
在大量使用反射、动态代理、Cglib等ByteCode框架、动态生成JSP以及OSGI这类频繁自定义ClassLoader的场景都需要虚拟机具备类卸载的功能,以保证永久代不会溢出。

GC 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

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主要不足有两个:

  • 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
  • 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标记—清除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一种称为“复制”(Copying)的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只是这种算法的代价是将内存缩小为了原来的一半,未免太高了一点。复制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IBM公司的专门研究表明,新生代中的对象98%是“朝生夕死”的,所以并不需要按照1:1的比例来划分内存空间,而是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Eden和其中一块Survivor。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地复制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最后清理掉Eden和刚才用过的Survivor空间。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和Survivor的大小比例是8:1,也就是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80%+10%),只有10%的内存会被“浪费”。当然,98%的对象可回收只是一般场景下的数据,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每次回收都只有不多于10%的对象存活,当Survivor空间不够用时,需要依赖其他内存(这里指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Handle Promotion)

分配担保:如果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没有足够空间存放上一次新生代收集下来的存活对象时,这些对象将直接通过分配担保机制进入老年代。

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复制算法的高校建立在存活对象少,垃圾对象多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在年轻代比较容易发生,在老年代更常见的情况是大部分都是存活对象。标记整理算法,是一种老年代的回收算法,从根节点对所有的对象做一次标记,然后降所有存活的对象压缩到内存的另外一端,在清楚界边界外所有的空间。这种方法不产生碎片,又不需要2块相同的内存空间。
这里写图片描述

增量算法

增量算法基本思想是:如果一次性将所有垃圾进行处理,需要在早晨系统长时间的停顿,那么科技让垃圾回收的线程和应用程序的线程交替执行。垃圾回收只是回收一小块内存,接着切换到应用程序线程。这样就减少了系统的停顿时间。因为线程的切换和上下文的转换的消耗,会使得垃圾回收的总体成本上升,造成系统吞吐量下降
增量收集算法的技术是标记清楚和整理,只是允许垃圾回收进程以阶段完成标记、清理、或复制工作。

分代收集算法

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分为几块。一般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可以选用复制算法。而老年代对象存活率高,使用标记清除或者标记整理算法。

HotSpot的算法实现

枚举根节点

从可达性分析中从GC Roots节点找引用链这个操作为例,可作为GC Roots的节点主要在全局性的引用(例如常量或类静态属性)与执行上下文(例如帧栈中的本地变量表)中,现在很多应用仅仅方法区就有数百兆,如果要逐个检查这里面的引用,那么必然会消耗很多时间。

另外,可达性分析对执行时间的敏感还体现在GC停顿上,因为这项分析工作必须在一个能确保一致性的快照中进行–这里“一致性”的意思是指在整个分析期间整个执行系统看起来就像被冻结在某个时间点上,不可以出现分析过程中对象引用关系还在不断变化的情况,该点不满足的话分析结果准确性就无法得到保证。这点是导致GC进行时必须停顿所有Java执行线程(Sun将这件事情称为“Stop The World”)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在号称(几乎)不会发生停顿的CMS收集器中,枚举根节点也是必须要停顿的。

由于目前的主流Java虚拟机使用的都是准确式GC,所以当执行系统停顿下来后,并不需要一个不漏地检查完所有执行上下文和全局的引用位置,虚拟机应当是有办法直接得知哪些地方存放着对象的引用。在HotSpot的实现中,是使用一组称为OopMap的数据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的,在类加载完成的时候,HotSpot就把对象内什么偏移量上是什么类型的数据计算出来,在JIT编译过程中,也会在特定的位置记录下栈和寄存器中哪些位置是引用。这样,GC在扫描时就可以直接得知这些信息了。

安全点

在OopMap的协助下,HotSpot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完成GC Roots枚举,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之而来:可能导致引用关系变化,或者说OopMap内容变化的指令非常多,如果为每一条指令都生成对应的OopMap,那将会需要大量的额外空间,这样GC的空间成本将会变得很高。

实际上,HotSpot也的确没有为每条指令都生成OopMap,前面已经提到,只是在“特定的位置”记录了这些信息,这些位置称为安全点(Safepoint),即程序执行时并非在所有地方都能停顿下来开始GC,只有在到达安全点时才能暂停。Safepoint的选定即不能太少以至于让GC等待时间太长,也不能过于频繁以至于过分增大运行时负荷。所以,安全点的选定基本上是以程序“是否具有让程序长时间执行的特征”为标准进行选定的–因为每条指令执行的时间都非常短暂,程序不太可能因为指令流长度太长这个原因而过长时间运行,“长时间执行”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指令序列复用,例如方法调用、循环跳转、异常跳转等,所以具有这些功能的指令才会产生Safepoint。

对于Safepoint,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GC发生时让所以线程(这里不包括执行JNI调用的线程)都“跑”到最近的安全点上再停顿下来。这里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抢先式中断(Preemptive Suspension)
主动式中断(Voluntary Suspension)
其中抢先式中断不需要线程的执行代码主动去配合,在GC发生时,首先把所有线程全部中断,如果发现有线程中断的地方不在安全点上,就恢复线程,让它“跑”到安全点上。现在几乎没有虚拟机实现采用抢先式中断来暂停线程从而响应GC事件。

而主动式中断的思想是当GC需要中断线程的时候,不直接对线程操作,仅仅简单地设置一个标志,各个线程执行时主动去轮询这个标志,发现中断标志为真时就自己中断挂起。轮询标志的地方和安全点是重合的,另外再加上创建对象需要分配内存的地方。

安全区域

使用Safepoint似乎已经完美地解决了如何进入GC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一定。Safepoint机制保证了程序执行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会遇到可进入GC的Safepoint。但是,程序就”不执行“的时候呢?所谓的程序不执行就是没有分配CPU时间,典型的例子就是线程处于Sleep状态或者Blocked状态,这时候线程无法响应JVM的中断请求,”走“到安全的地方去中断挂起,JVM也显然不太可能等待线程重新被分配CPU时间。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安全区域(Safe Region)来解决。

安全区域是指在一段代码片段之中,引用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在这个区域中的任意地方开始GC都是安全的。我们也可以把Safe Region看做是被扩展了的Safepoint。

在线程执行到Safe Region中的代码时,首先标识自己已经进入了Safe Region,那样,当在这段时间里JVM要发起GC时,就不用管标识自己为Safe Region状态的线程了。在线程要离开Safe Region时,它要检查系统是否已经完成了根节点枚举(或者是整个GC过程),如果完成了,那线程就继续执行,否则它就必须继续等待直到收到可以安全离开Safe Region的信号为止。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CSDN,感谢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2998254/article/details/81428621
站方申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社区用户分享,若涉及侵权,请联系站方删除。
  • 发表于 2020-06-27 23:06:18
  • 阅读 ( 1105 )
  • 分类:算法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官方社群

GO教程

猜你喜欢